靈鷲山093-E教育網
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聯絡我們
│
會員中心
│
登入
│
註冊
設為首頁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English
2023 年 02 月 05 日 (星期日)
單元選單:
佛門新訊
最新課程
最新文章
教育活動
靈山慧海
佛法薈萃
宗教研究
智慧寶庫
教育園地
三乘佛學院
慧命成長學院
生命和平大學
影音專區
師父法音
精選佛學講座
慧命系列
宗教對話與和平
禪學課程
文化出版
佛法薈萃
|
More
字級:
基礎佛法
文章分類:
基礎佛法
禪修旨要
懺悔法門
華嚴玄義
基礎佛法之修行次第
圖 / 三乘研究中心 研究室 提供
文 / 三乘研究中心 研究室 整理
回應篇數: 0 篇
(2015/ 04/ 13 11:07)
壹、總則
佛法起源於印度,隨著時間流傳散布於不同的區域與國家,因而有不同的佛教「在地化」文化的呈現。在東南亞,佛教自古以來於斯里蘭卡、泰國和緬甸間相互交流、影響而形成了所謂的重戒律、解脫的南傳佛教;
在漢地,所傳入的印度佛教以初期大乘佛教為主,在融合了道家、儒家思想和民間信仰之後,孕育出重菩薩道、農禪生活、孝道與吃素等等特色的漢傳佛教,隨後並流傳於韓國、日本和越南等國成為東亞漢佛教文化圈;
在西藏,晚期大乘佛教融合了當地的苯教和民間信仰,發展出了重咒術、宗教儀式、三密加持和即身成佛等特色的藏傳佛教體系,除了西藏地區之外,蒙古、中國西南省份也都受其佛教文化的影響。
在這龐大的佛教文化信仰下,各傳承系統都發展出不同的法脈系譜和經典群,例如,南傳的巴利三藏、漢傳大藏經和藏傳大藏經等等。當我們綜觀整體佛教的信仰價值和教理時,如何找到一個合宜的、共通的脈絡切入進行理解,就成為一個重要的關鍵課題。
相較於現今其他主流宗教,佛教是偏重自力的信仰體系,是强調修證傳承的實踐體系,這可由各傳承系統都有著名且重要的百科全書式的實修寶典看出,例如,南傳重視覺音尊者的《清淨道論》;漢傳和藏傳皆重視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和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另外,藏傳佛教有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漢傳佛教也有智者大師的天台止觀系列著作,如《摩訶止觀》、《小止觀》等等。
當我們閱讀上述諸論之後,我們不難發現有一些修行學佛的內在理路是共同的,是可以貫穿佛教整體教義的,若略而言之,約可歸納為三項:聞思修三慧、戒定慧三無漏學和信解行證的修行次第。
修行學佛首重知見,這亦可由八正道中將正見列為第一得知。正見從何而來?正見從聞思而來,因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作意而得聞、思二慧。修慧呢?修慧是能明心見性、直斷煩惱之慧,是由戒定慧三無漏學而來的,《楞嚴經》說道:「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無漏」是無煩惱。如何達成無煩惱的境界呢?要持受戒律、精修禪定,在定中如理起觀、作意思惟而引發能破煩惱的勝解力名為修慧。
因此,戒定慧三無漏學是融攝在修慧之中的。有信才會親近善士、聽聞法義;有解有行才能如理作意,依教奉行;依教起修方能證得佛菩薩的智慧來斷煩惱、親證涅槃,方名為證。是故,信解行證可說是聞思修三慧的細說。前述之三慧、三學、信解行證,其實說的皆是成佛作祖的一個道理,不過各自側重有所不同而已,以下我們將分別論述其各自的理路、內涵與特色。
‧聞思修三慧談什麼?
‧基礎佛法之修行次第
back
│
top
回應(0)
back
│
top
※ 回應文章前,請先於網站進行
登入
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