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山093-E教育網

佛法薈萃
| More
字級:
禪修旨要 文章分類:
當代三乘禪法介紹

圖 / 三乘研究中心 研究室 提供
文 / 三乘研究中心 研究室 整理

回應篇數: 0 篇

(2015/ 04/ 14  17:29)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二詳細記載了佛陀出家修行的因緣:佛陀於一次偶然出遊時,於王田中「觀諸眾生更相吞食,甚可傷愍」,因而興起了遠離欲愛之心。

隨後,佛陀分別於東南西北四門,觀察到「老」之真實相:「日月流邁,時變歲移,老至如電,身安足恃!我雖富貴,豈獨免耶?云何世人,而不怖畏?」「病痛」之真實相:「如此身者,是大苦聚,世人於中,撗生歡樂,愚癡無識,不知覺悟;今者云何,欲往彼園遊觀嬉戲?」

「死亡」之真實相:「世間乃復有此死苦,云何於中,而行放逸,心如木石不知怖畏?」以及「離苦」之真實相:「我先見有老病死苦,晝夜常恐為此所逼;今見比丘,開悟我情,示解脫路。」佛陀觀察到生老病死無常變化之真實相後,興起了效法佛教比丘離欲求解脫的念頭,因而展開其禪修求道的旅程。

禪定在古印度是共一切外教的基礎,這可由佛陀初修行時隨二位師父修習禪定看出,不過,佛陀隨後體認到修禪定不能達到解脫,必須要有智慧的力量,惟有定慧等持方能殝至解脫的道路。在長期地摸索與體證下,佛陀最終於菩提樹下證悟,成為了究竟覺者。

對於禪修的重要性,心道師父說道:「我們趕緊禪修,用禪修來區隔苦與不苦的差異。禪修可以帶你離苦,進入超越跟超脫的生命見地。……修行是什麼?就是從思惟上突破、從覺照上斷除。所以禪修就是要做兩個工作—斷除跟去惑的工作。用禪修來讓我們的生命燈火永不止息。」

心道師父為真參實究的修行人,他以自身的體驗告知我們,佛法是離不開禪修的,禪修雖有禪定,但不僅止於禪定,它還包括對生命無常、幻化、空的觀察在裡面,這是佛法不共外教的真實義所在。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今日,現代人每天所接觸、處理的資訊和人際交流更甚於以往千百倍。因此,無論是內在的心理或是外在的工作、人際壓力,往往令時下民眾心力交瘁而引發出或多或少的精神官能症或身心症狀,如憂鬱、焦慮、恐惶,甚至自殺等等不幸事件。

在這社會的大環境下,禪修似乎成為現代人舒解壓力、追求身心平合,乃至宗教終極解脫的重要門徑之一。於是乎現在坊間也出現不少身心靈講座或是氣功、靈修、禪修中心,頗受普羅大眾的歡迎。

於此,僅就佛教內而言,禪修基本上就可分為南傳、漢傳與藏傳三大法系,我們不妨就台灣目前「能見度較高」、較為人熟知的各系禪法作一簡明扼要的介紹,以便於大眾對當前佛教禪法有一初步的認識。


回應(0)